当前位置:首页> >连续两周重磅定调:适时降准!

连续两周重磅定调:适时降准!

2025-03-20 13:08:12

值得注意,会议提出,针对当前形势变化,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4月13日的会议决定是近期国常会第二次重磅定调货币政策,上周,也就是4月6日的国常会提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按照政策落实惯例,国常会提出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后,央行通常会在一周之内响应实施。

比如,2021年7月7日,国常会提到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两天后,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于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同年12月3日,国常会再次提到“适时降准”,三天后,央行即宣布将于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约1.2万亿元。

据《中国证券报》消息,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三重压力”和总需求不足情况下,采取适时降准的措施,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主体信心,改善和扩大总需求,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创造了积极条件。

同时,在温彬看来,降准还可以优化银行体系资金的期限结构,释放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负债成本,有助于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持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温彬预计,央行将尽快部署降准的实施安排,本月15日是一个可选窗口,一方面可用释放的一部分资金置换到期的MLF;另一方面,在本月实施降准,也处于美联储再次加息和缩表之前的窗口期。

“如果降准在本周落地,本月降息的概率会相应降低,但银行会持续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本月也可能通过压降点差的方式降低LPR报价。”温彬说。

据《北京日报》报道,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部署降准释放货币政策“加力”信号。降准有三个作用:一是直接增加银行放贷能力,助力宽信用;二是通过为银行降低资金本,引导LPR下调,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也会随之下行,但往往需要连续降准两次,才能达到LPR最小5个基点的下调步长要求;三是政策信号意义,即除了推出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再贷款等定向支持政策外,总量型货币政策也在加码。

“根据近年惯例,国常会部署后,降准通常会在一至两周内落地,估计本次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王青认为,部署降准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被排除。

在他看来,考虑到当前地产下行和疫情波动的态势,降息更能起到扭转楼市预期,直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作用。

当前,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的情况下,市场普遍认为,降准的必要性在逐步提升。尤其是近期人民银行反复强调,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4%,显著高于发达经济体,仍有一定的调降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认为,继续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适时降准也向市场发出稳增长、促发展的明确信号,可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

关于降准空间,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1月1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曾表示,当前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不高了,进一步调整的空间变小了。但仍然还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及宏观调控的需要使用。

董希淼表示,2月份和3月份,LPR连续两个月保持不变。可以及时通过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调降政策利率,推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同步下行。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实施延期还款、减免费用等措施,向困难企业和个人让利。

温彬认为,去年银行整体的经营业绩较好,有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空间。但这种让利可能要更多地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办法来引导。比如,可以推动银行优化负债管理、降低负债成本,进一步释放LPR的改革潜力,引导银行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有一定空间,但空间相对有限。”董希淼表示,让利不仅是推动贷款利率下行,也可以是降低手续费、担保费等其他费用,最终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