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过桥贷?过桥贷有什么风险?过桥,其实是一个“舶来词”——bridge loan。也就是牵线搭桥的意思。过桥在现在的金融市场中很常见,一般是企业向社会第三方借款(居间人),用来垫付已经到期的银行贷款,成功续贷后,在将贷款还给第三方(居间人)的过程,叫做过桥。说白了就是:先借钱还上银行的贷款,在从银行贷下款来还上。
在这个过程中有企业、居间人、银行。这三者的借贷关系。
企业,不用说是需要过桥资金的企业。同时,该企业还有要还的银行贷款。这就是电视剧里的“大风厂”。
银行,是企业贷款的“债主”,企业如果还上这笔资金,还能继续给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这就是电视剧里的“欧阳菁”所在的城商行。
居间人:是提供过桥资金的人,同时也是企业过桥资金的“债主”。在电视剧里是高小琴的“山水集团”。
值得一提的是,居间人有可能是民间借贷公司、P2P平台、也有可能是一家有实体的企业。而肥皂大叔当年也是居间人,但我不是高小琴。
为了能让大家更明白,更清晰的了解过桥业务,我下面会用一个真实案例来讲述,若有雷同——你也做过。
2011年6月,在我们当地。某药品制造企业申请过桥资金200万,期限是三天。该企业借款目的是为了还上即将到期的某银行企业贷款200万。该企业承诺在还上200万银行贷款后,银行于当天审批新的贷款,额度200万,以此来作为还款依据。该企业是自己找到我,并不是银行推荐来的。为了审慎原则,我们决定风控实地。
一行三人到达企业后,先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银行贷款到期情况。根据企业征信显示,确实有一笔200万的贷款在6月到期,距离到期日还有2天时间,企业借款的理由经过征信证实较为充分。
在我们实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银行客户经理在该企业“蹲点”。银行客户经理是为了防止企业到期不还款,特意过来盯着企业。同时,银行客户经理也对我们做了企业的基本情况描述,和银行后续继续为企业做贷款服务。说白了,银行客户经理在企业“驻扎”的目的有两个:第一,盯紧企业还款,别产生逾期。第二,放松我们的警惕,让我们相信企业一定会能得到银行的“再贷款”。
经过我们实地发现,企业已经不具备还款能力。(如果具备就不来接过桥资金了,自己直接就还了。)而且用款额度200万,属于用款额度较大。企业接受成本是利息,每天千分之2.5。用款3天。通过以上分析,外加企业经营、回款、对外负债等综合因素,表现出企业风险较大,还款来源不确定,如果企业要在我手里借200万,必须进行抵质押。当时,我就给企业法人、银行客户经理直接摊牌,如果想2天内拿到钱还给银行,必须抵押企业的药品、法人有价房屋等。提出这个方案以后,企业法人和银行客户经理都不赞成。原因很简单,短时间内无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而且,银行客户经理拍着胸脯说,企业在还款后,银行一定会给企业当天在放款,绝对没有问题。
小编也不是吃素的,我说那好,既然银行客户经理那么有把握放款,我可以不办理抵押登记。就请银行的客户经理外加审批该企业的银行审核主任,外加银行行长共同签署《保证协议》为该企业能够继续使用银行贷款做担保。同时,出具该企业的放款确认书。这下,银行客户经理不干了,觉得他们银行做放款担保简直就是无稽之谈,一家国有银行不可能为企业作担保。我说,既然您信誓旦旦的说没问题,为什么连个《保证协议》都不敢签?也就是说,企业能不能再贷款下来,您也说了不算吧?既然这样,对于我们居间人来说,如果把钱给到企业,企业还给银行,银行要是不给企业贷了,谁还给我们钱?如果不抵押、不担保,一旦出现问题,我们成了“信用”给企业200万了,这个风险我们不背。所以,这个业务就没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