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红包也能导致破产,微信红包背后暗藏陷阱。微信诈骗比你想象疯狂!领红包破产群里10个人9个托。
“千万现金红包全网送!”“点点手指头转发就可以拿走现金大奖!”“某某企业十周年,老板任性送钱了!”……各种夸张标题的“微信红包”在微信群中流行开来。
从微信安全中心近日公布的违规案例中可以看到,这种红包与普通红包不同,打开后并非是现金红包,而是一个网页链接。网页显示要收红包首先需要在多个微信群中分享该红包链接,为了显示红包的“真实性”,网页下方还往往附带着“某某网友已成功提现××元”的字样。
实际上这种外链红包多为营销广告,目的就是为了诱导用户转发红包自带的网页链接,用户可直接选择举报。但也有骗子待你分享后依然不会放过你,还会继续诱导用户参加“优惠充值活动”,其结果往往充值是假,骗钱是真,而且在这过程中,一旦用户填写了手机号码等信息,还可能因此暴露个人隐私。
围绕外链微信红包,骗子的手法层出不穷。近日就有网友反映,自己花了几百块买回一块不会走、还掉色的手表,其起因还是因为“微信红包”。
据这名网友反映,其在微信群中点开与上述描述相同的含有外链的微信红包后,显示自己有三次抽奖的机会,抽奖后发现自己“幸运地”中了一款价值千元的名牌手表,但是需要支付几百块的奖品包装费以及运费。支付后,收到的却不是名牌手表,而只是一块不值钱的坏表。
“所有人只能而且肯定会抽到价值千元的名牌手表,这都是后台程序设定好的。”温州市反诈中心林内乐警官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里才是诈骗的开始。“奖品包装费、运费、物品保价费、保证金等一系列你看似都合理的额外收费,其实都是网站盈利的重点,而最后用户也肯定会收到手表,但是这种手表一般人都能看得出来属于街边20元店内的小商品,这时候用户才会大呼上当,其实这也是骗子规避诈骗,转而导向商业纠纷的一种手段。”
首先,诱导转发,用户无形中为骗子做了“广告”。骗子借助微信群及朋友圈的力量,通过转发成几何倍数地在微信用户中流转,无差别扩大受害者范围;
其次,此类行为还会让不法分子收集到微信用户的真实信息。林内乐解释说:“现在通讯网络存在诈骗黑产业链,这种信息会被卖给成千上万实施通讯网络诈骗的犯罪份子,继而用户会频繁接到各式各样的诈骗电话、短信及链接,造成用户的再度受害。”
最后,此类中奖骗局也为立案增加难度。此类行为通过真实发货,只是货不对口,规避法律的打击,一般受害者也会因损失小而选择不报警,为基层派出所办案造成困难。